2024-07-10 15:12:33
玉米、小麥千畝連片,北斗導航農機精準作業(yè),打井漫灌變成引黃滴灌,田間土路變成硬化路;水肥一體化、秸稈高效還田等適用農業(yè)技術集成應用……說起這些年地里的變化,內蒙古自治區(qū)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德嶺山鎮(zhèn)四義堂村黨支部書記齊躍飛難掩喜悅:“過去地下水超采,村里大部分旱地種不了莊稼,現在建成了高標準農田,一個人可以管理上千畝地,種田越來越省事嘍?!?/p>
田成方、林成網、渠相通、路相連、旱能灌、澇能排……連片的高標準農田鋪滿神州大地,讓農民種田更安心。截至2023年底,我國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超過10億畝。農業(yè)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相關負責人表示,實踐表明,高標準農田建設在提升糧食生產能力、抗災減災、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等方面功不可沒。
實現耕地永續(xù)利用,除了外在保數量,更要內在提質量。
盛夏的遼北平原,玉米已有尺高,寬窄行交替種植的壟間,覆蓋還田的秸稈碎末依稀可見。“這些年,土地越來越黑,越來越肥了,隨便扒開一處就能看到幾條蚯蚓?!睂嵭斜Wo性耕作7年,遼寧省昌圖縣亮中橋鎮(zhèn)永豐村種糧大戶盛鐵雍談起黑土地的變化分外欣喜。
糧食高產穩(wěn)產,根本在耕地,命脈在水利?!斑@是主管道,這是支管道,每隔50米有一個閥門……利用坑塘水與地下水相結合的方式,通過水泵加壓,先將水輸送到過濾器進行除沙。凈化之后的水,流入溶肥池,水肥充分溶合后通過地下管網輸送到田間植物根系?!闭勂鹚室惑w化技術的工作原理,河北省霸州市小滿農業(yè)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韓福賓滔滔不絕。
該公司從2023年開始實施水肥一體化技術項目,肥料進行了科學配方,再進行合理灌溉,滿足了農作物不同生育期的水肥需求?!懊刻炷芄喔?00畝以上。這種方式與傳統(tǒng)模式相比,灌溉效率大大提高了,肥料利用率能達到90%左右,節(jié)水率達50%以上?!表n福賓告訴記者,“現在已經實現了規(guī)?;N植管理,一個人就能管800~1000畝田地,再結合密植高產技術,每畝增產能達到20%左右?!?/p>
農田和基礎設施是“硬件”,那一系列保糧惠民措施的實施則是“軟件”,“軟硬兼施”讓農民種田更放心。去年5月下旬,我國北方部分地區(qū)出現“爛場雨”,江淮、黃淮大部降水量達25~80毫米、局部100~200毫米,個別麥田倒伏受淹。各地加大防汛救災投入力度,加強田間管理,強化防災減災,搶排積水、搶時收獲、搶晴晾曬,“多災之年”奮力奪取糧食豐收。
“都說農業(yè)靠天吃飯,氣候變化我們無法改變,但是可以提前準備,做好預案?!焙幽鲜⊙咏蚩h農業(yè)農村局農業(yè)技術推廣站站長秦世偉說,近年來,在防災減災方面,延津縣農業(yè)農村部門與氣象部門建立合作,及時為農戶發(fā)布極端天氣信息,提前做好防范,將天氣對小麥的影響降到最低。
多年來,我國各地聚焦糧食生產、收獲、儲備、加工等環(huán)節(jié),加大力度減損降耗,全方位保障糧食安全。一系列新技術、新裝備的推廣實施,有效提高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水平,減少糧食損失隱患。截至目前,全國已建成5500多個糧食產后服務中心,提供糧食烘干配套服務,節(jié)糧減損效果明顯。
除了氣象災害,農作物病蟲害一直是農業(yè)生產的“潛在威脅”,通過建立良好的防控體系,能夠做到“蟲口奪糧”保豐收。2019年首次傳入我國的世界性重要農業(yè)害蟲草地貪夜蛾,嚴重威脅我國農業(yè)及糧食生產安全。為做好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,農業(yè)農村部實施“三區(qū)四帶”布防。西南華南周年繁殖區(qū)、江南江淮遷飛過渡區(qū),夯實邊境防線、長江防線,強化燈誘性誘誘殺成蟲、生物防治控制卵和低齡幼蟲、科學用藥控危害措施,層層阻截,壓低蟲源、延緩北遷;黃淮海等北方重點防范區(qū),筑牢黃河防線、長城防線,監(jiān)測誘殺成蟲,對連片發(fā)生區(qū)統(tǒng)防統(tǒng)治、零星發(fā)生區(qū)點殺點治,保障生產安全,減少成蟲遷入東北、西北玉米產區(qū)。
“近年來,我國深入融合推進綠色防控、農藥減量化、統(tǒng)防統(tǒng)治專業(yè)化,有力推進農業(yè)綠色高質量發(fā)展?!比珖r業(yè)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防治處有關負責人介紹,2023年我國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面積覆蓋率達54.1%,水稻、小麥、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統(tǒng)防統(tǒng)治面積覆蓋率達45.2%,化肥、農藥利用率均超過41%。